鄭州哪里能看羊角風,癲癇發作指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臨床表現。它具有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等特點。癲癇發作時,患者可能因意識喪失、肌肉強直或抽搐而面臨跌倒、撞傷、窒息等風險。正確、及時的保護措施能顯著降低傷害風險,以下是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發作前的預防(若已知患者有癲癇)
環境安全檢查
清除周圍尖銳物品、硬物、熱水等危險源。
確保地面干燥,避免患者滑倒。
若患者可能突然發作(如駕駛、游泳時),需提前安排陪同或避免危險活動。
患者自身準備
癲癇患者應避免單獨活動,尤其是高處、水邊或交通要道。
佩戴醫療警示標識(如手環),便于他人識別并提供幫助。
二、發作時的緊急處理
1. 保持冷靜,確保安全
不要強行按壓患者:抽搐是大腦異常放電的生理反應,強行按壓可能導致骨折或肌肉拉傷。
移除危險物品:迅速將患者周圍的硬物、熱源、玻璃等移開,避免撞傷。
保護頭部:用軟物(如折疊的衣物、枕頭)墊在患者頭下,防止頭部撞擊地面。
2. 調整患者體位,防止窒息
側臥位(恢復體位):將患者輕輕翻至一側,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誤吸導致窒息。
松開緊身衣物:解開領口、腰帶,保持呼吸道通暢。
不要塞東西進嘴:患者可能咬傷舌頭,但強行塞入手指、毛巾等可能導致窒息或牙齒損傷。若需保護舌頭,可在患者張口時,用折疊的軟布輕墊一側上下牙間(但需謹慎操作,避免阻礙呼吸)。
3. 記錄發作細節
時間:記錄發作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若超過5分鐘需立即就醫)。
癥狀:觀察抽搐部位、是否伴隨口吐白沫、眼球轉動方向等,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避免干擾:不要試圖喂水、喂藥或進行人工呼吸(除非患者停止呼吸且無脈搏)。
三、發作后的護理
陪伴患者:發作后患者可能意識模糊或疲勞,需陪伴至完全清醒,防止再次受傷。
提供舒適環境:讓患者平躺休息,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強光或噪音刺激。
心理支持:癲癇發作可能引發尷尬或焦慮,用溫和的語言安撫患者,避免指責或過度關注。
四、何時需要緊急就醫?
首次發作:無論癥狀輕重,均需就醫排查病因。
發作持續>5分鐘:可能發展為癲癇持續狀態,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發作后意識未恢復:或出現呼吸困難、頭部外傷、懷孕等情況。
水中發作:可能伴隨溺水風險,需立即送醫。
五、常見誤區糾正
誤區1:掐人中能終止發作。
事實:無科學依據,且可能損傷皮膚或阻礙呼吸。
誤區2:發作后需立即喂食或飲水。
事實:患者可能因意識不清導致嗆咳,應等待完全清醒后再補充水分。
誤區3:癲癇是“精神病”或“鬼附身”。
事實: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與精神障礙無關,需科學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