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哪里看羊角風好呢,癲癇發作指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臨床表現。它具有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等特點。癲癇發作時,保護患者免受傷害需采取以下科學、規范的急救措施:
一、確保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調整體位:立即將患者平臥,迅速將頭部轉向一側(側臥位),使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自然流出,避免誤吸導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清除異物:若患者口吐白沫或嘔吐,用干凈的手帕、紗布或衣物輕輕擦拭口腔周圍,但禁止強行撬開牙關塞入物品(如手指、毛巾、壓舌板等),以免造成牙齒損傷或異物阻塞氣道。
解開束縛:迅速解開患者的衣領、腰帶、領帶等束縛物,保持呼吸順暢。若患者佩戴假牙,可嘗試輕輕取出,防止脫落阻塞氣道。
二、保護頭部,防止外傷
移除危險物品:迅速將患者周圍的尖銳物品、硬物、熱水等移開,避免抽搐時碰撞導致頭部或肢體外傷。
墊軟物保護頭部:在患者頭部下方墊折疊的衣物、枕頭或軟墊,減少頭部撞擊地面的風險。
避免強行移動:發作期間不要強行拖拽或搬運患者,除非患者處于危險環境(如馬路中央、高處),需謹慎轉移至安全區域。
三、記錄發作細節,為就醫提供依據
時間記錄:準確記錄發作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若發作持續超過5分鐘,或連續多次發作(癲癇持續狀態),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癥狀觀察:觀察并記錄抽搐的具體表現,如肢體抽搐的順序(從哪一側開始)、眼球偏斜方向、是否伴隨口吐白沫、面色變化等。這些信息有助于醫生判斷發作類型和病因。
視頻記錄:若條件允許,可用手機拍攝發作過程(注意保持安全距離),但不得影響急救操作。視頻記錄對醫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四、避免無效或危險操作
禁止按壓肢體:抽搐是大腦異常放電的生理反應,外力無法中斷。強行按壓抽搐的肢體可能導致骨折、關節脫位或肌肉拉傷。
禁止喂水或藥物:發作期間患者意識喪失,喂水或藥物可能導致嗆咳或誤吸,甚至引發窒息。
禁止掐人中或潑水:掐人中、潑冷水等民間方法無科學依據,且可能刺激患者,加重癥狀。
禁止捆綁或約束:用繩子、布條等捆綁患者可能限制呼吸或導致軟組織損傷。
五、發作后的護理與觀察
陪伴至完全清醒:發作后患者可能意識模糊或疲勞,需陪伴至完全清醒,防止跌倒或再次受傷。
檢查外傷:檢查患者是否有擦傷、咬傷(尤其是舌頭)或頭部外傷,對擦傷部位進行消毒處理。
心理支持:癲癇發作可能引發尷尬或焦慮,用溫和的語言安撫患者,避免指責或過度關注。
提供舒適環境:讓患者平躺休息,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強光或噪音刺激。
六、何時需要緊急就醫?
首次發作:無論癥狀輕重,均需就醫排查病因(如腦腫瘤、腦血管畸形、代謝性疾病等)。
發作持續>5分鐘:可能發展為癲癇持續狀態,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連續多次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未恢復,或短時間內反復發作。
發作后意識未恢復:或出現呼吸困難、高熱、外傷等情況。
特殊人群:孕婦、老年人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的患者發作時需更謹慎。
七、日常預防與管理
規律服藥:癲癇患者需遵醫囑規律服用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等),不可自行停藥或增減劑量。
避免誘因: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閃光刺激(如長時間玩電子游戲)、飲酒等誘因。
安全防護:避免從事高空作業、駕駛、游泳等危險活動,浴室安裝扶手,地面鋪設防滑墊。
定期復查:定期復查腦電圖、血藥濃度等,監測病情變化。
攜帶醫療信息卡:患者或家屬可隨身攜帶注明病情、用藥和緊急聯系人的卡片,便于他人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