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癲瘋病病治療中心,癲癇發作指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臨床表現。它具有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等特點。癲癇發作的癥狀具有高度多樣性,其影響范圍可從局部身體區域擴展至全身,并伴隨意識、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的顯著改變。以下從局部到全身的癥狀表現及影響機制進行系統闡述:
一、局部性發作:癥狀局限但可能擴散
局部性發作源于大腦皮層特定區域的異常放電,癥狀通常局限于身體一側或某一感官系統,但可能發展為全面性發作。
單純部分性發作(無意識障礙)
運動性發作:表現為身體某一部位(如手指、口角、眼瞼)的不自主抽動,可能擴展至同側肢體或對側。例如,杰克遜發作(Jacksonian seizure)中,抽搐從手指逐漸蔓延至整個上肢。
感覺性發作:患者可能體驗到麻木、刺痛、燒灼感,或視覺(閃光、暗點)、聽覺(嗡嗡聲、鈴聲)、嗅覺(焦糊味)異常。這些癥狀源于感覺皮層異常放電。
自主神經性發作:表現為面色潮紅/蒼白、出汗、心悸、惡心、嘔吐等,與島葉或下丘腦受累相關。
精神性發作:包括似曾相識感、陌生感、恐懼或欣快情緒,以及記憶扭曲、思維混亂等認知障礙,多與顳葉邊緣系統異常有關。
復雜部分性發作(伴意識障礙)
患者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動作停頓或無目的徘徊,并伴隨自動癥(如咂嘴、咀嚼、吞咽、摸索衣物)。發作后通常無法回憶細節,提示異常放電已擴散至雙側大腦半球。
二、全面性發作:全身癥狀與意識喪失
全面性發作涉及雙側大腦半球同步放電,癥狀更為劇烈且廣泛,常伴隨意識喪失。
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強直期: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肢體伸直、頭后仰、雙眼上翻),喉部痙攣發出叫聲,持續數秒。
陣攣期:肌肉有節律地抽搐,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可能咬傷舌頭或導致尿失禁。抽搐持續數分鐘,發作后患者進入昏睡狀態,清醒后對過程無記憶。
風險:長期反復發作可導致腦細胞損傷、智力下降,甚至因呼吸暫停引發窒息或腦水腫。
失神發作(小發作)
多見于兒童,表現為突然停止活動、兩眼凝視、呼之不應,持續數秒后恢復,事后無記憶。發作短暫且不伴抽搐,易被忽視。
肌陣攣發作
表現為快速、短暫的肌肉收縮(如點頭、鞠躬樣痙攣),常見于頸部、肩部或上肢,可能因突然動作導致跌倒。
失張力發作
肌肉張力突然喪失,患者因無法維持姿勢而跌倒,可能伴隨短暫意識喪失。
三、發作后狀態:持續影響與并發癥
癲癇發作后,患者可能經歷以下癥狀:
軀體癥狀
肌肉疲勞、酸痛或強直,因發作時肌肉劇烈收縮所致。
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可能與腦缺氧或顱內壓變化相關。
尿失禁或排便失禁,因意識喪失導致括約肌控制失效。
認知與心理影響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反復發作可能引發智力衰退。
自卑、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源于社會歧視或對發作的恐懼。
性格改變(如孤僻、易激惹),可能與腦部神經遞質失衡有關。
并發癥風險
窒息:抽搐導致呼吸暫停,或嘔吐物誤吸引發吸入性肺炎。
外傷:跌倒可能導致骨折、顱腦損傷,甚至溺水等意外。
心律失常與肺水腫:血中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可能繼發嚴重心律失常,肺血管壓增高導致肺水腫。
代謝紊亂:乳酸中毒、電解質失衡,因肌肉劇烈運動或大量出汗引發。
四、特殊類型與先兆癥狀
反射性發作
由特定感覺刺激(如視覺、思考、進食)誘發,發作形式多樣,可為部分性或全面性。
發作前兆(先兆)
部分患者在發作前出現頭暈、頭痛、視幻覺、胃部不適或腹痛,提示大腦神經元已開始異常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