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羊羔瘋醫院好嗎,癲癇發作指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臨床表現。它具有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等特點。迷走神經刺激術(VNS)是一種通過電刺激迷走神經來控制癲癇發作的微創手術,尤其適用于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以下是關于迷走神經刺激術的詳細介紹:
一、治療原理
迷走神經是大腦12對顱神經中最長且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根,它主要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迷走神經刺激術通過植入一個電子裝置,纏繞到頸動脈周圍頸動脈鞘里面的迷走神經上,發出弱脈沖刺激迷走神經。這些電流信號通過傳入迷走神經的傳入纖維傳到大腦腦干和丘腦的藍斑核,從而抑制腦的癲癇放電。具體來說,其作用機制包括:
改變大腦電活動: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抑制癲癇灶的異常放電。
調節神經遞質: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如γ-氨基丁酸)的釋放,減少興奮性神經遞質(如谷氨酸)的釋放。
影響腦網絡連接:調整腦網絡的興奮與抑制平衡,減少癲癇發作。
二、手術過程
迷走神經刺激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過程相對簡單且風險較小,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頸部切口:在頸部切一小口,分離頸部肌肉,暴露迷走神經。
電極植入:將一個小型螺旋狀電極連接到迷走神經上。
脈沖發生器植入:通過皮下導線將電極連接到胸部的脈沖發生器(一個名片大小的裝置)。
參數設置:術后通過程控設備調節脈沖發生器的參數,包括刺激頻率、刺激時間等,以優化治療效果。
三、適用人群
迷走神經刺激術主要適用于以下患者: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即經過規范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后仍無法有效控制癲癇發作的人群。
不適合外科切除性手術的患者:如多灶性、彌漫性癲癇病灶或病灶無法明確定位者。
不愿意接受開顱手術的患者:迷走神經刺激術提供了一種不開顱的治療選擇。
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對于兒童患者,迷走神經刺激術不僅可以減少癲癇發作頻率,還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如提高智力、使眼睛變得更靈活、改善記憶力和語言功能等。
四、治療效果
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效果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它能夠顯著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數據如下:
發作頻率減少:約60%的患者在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后,癲癇發作頻率可減少50%以上。其中,約7%-9%的患者甚至可以達到無發作狀態。
認知功能改善:對于兒童患者來說,迷走神經刺激術不僅可以減少癲癇發作頻率,還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長期療效: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效果可能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大多數患者在術后6個月左右開始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2年后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五、安全性與副作用
迷走神經刺激術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手術,已經在臨床實踐中使用了數十年,并獲得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批準。然而,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迷走神經刺激術也不例外。可能的副作用包括:
聲音嘶啞:由于電極刺激迷走神經時可能影響到了喉返神經所致。
咽喉不適:如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頭痛、惡心、嘔吐:這些癥狀往往在術后逐漸減輕或消失。
感染、出血:雖然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仍需注意術后護理和定期隨訪。
六、注意事項
術前評估:在考慮迷走神經刺激術之前,患者和家屬需要與醫生進行詳細的討論,包括手術的風險、收益、預期效果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選擇。
術后調控:術后需要配合專業人員進行規律的術后調控和隨訪,包括定期調整脈沖發生器的參數以優化治療效果。
繼續服藥:迷走神經刺激術并不能完全替代藥物治療,患者仍需繼續服用抗癲癇藥物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