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癲癇病是一種發作性的慢性腦部疾病,大多數患者是在發作過后就醫的,這時選擇一位具" />
一、癲癇病是一種發作性的慢性腦部疾病,大多數患者是在發作過后就醫的,這時選擇一位具有神經專科水平的醫生是很重要的。專科醫生有能力區別類似癲癇病發作而不是癲癇病的疾病。因為非癲癇病性發作性疾病比癲癇病性發作多10~20倍,如嬰兒常見的點頭發作、屏氣發作、睡眠障礙和交叉擦腿;學齡兒童常見的暈倒、偏頭痛、局部性抽搐、成人癔癥發作等。假如缺少專業知識,就可能把這些不是癲癇病性發作當作癲癇病治療,使癲癇病診斷擴大化,給患者和家長造成精神痛苦與經濟負擔。
二、對于第1次發作的患者,經過神經科醫生認真檢查、尋找病因、確定診斷為癲癇病后,確定要不要給予抗癲癇病藥物治療?對首次發作的癲癇病患者,不急于用抗癲癇病藥治療,以后再發作1~2次后,視發作情況再給予治療。因為第1次發作的患者未必以后再發作,若給那些僅發作一次的人長期服用抗癲癇病藥物是有害無益的。對反復發作1~2次后再用抗癲癇病藥仍屬早期治療,這樣做既符合癲癇病診斷的定義,又不影響治療效果。對1年或1年以上只發作1次的少數患者,一般也不用藥而繼續觀察,但應向家長提出按癲癇病患者一樣限制一些活動。多年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對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用抗癲癇病藥物預防復發:第一次癲癇病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腦部有器質性病變引發的癲癇病發作;先天性腦發育異常者;1歲以內或青春期反復發病等。
三、治療癲癇病的目的是消除病因、控制發作、保持精神神經功能的正常。因此對患者應進行整體的綜合治療,其中主要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等。藥物是治療癲癇病的重要手段。
針對不同的發作類型及腦電圖特征選用不同的藥物:用藥劑量要個體化;視病情定期檢查血藥濃度,及時調整劑量。
對于學齡期癲癇病兒童,可用德巴金緩釋片,每天只需服藥1次,非常方便,且對多數癲癇病發作類型有效。如果選藥正確,劑量適當,家長認真配合,按醫生要求服藥,堅持單藥治療癲癇病的治愈率可達70%~80%。而聯合2種或2種以上的藥物多用于治療難治性癲癇病。用藥療程要長,停藥要慢,定期復查等都是提高療效的必要措施。